子规

看三字经与弟子规的区别

发布时间:2023/2/11 8:28:32   
北京看青春痘好的医院 http://baidianfeng.39.net/a_ht/210313/8743214.html

每个时代的文化现象都反映了这个时代的特征,社会人文环境决定文化走向。

现在人常常将《三字经》和《弟子规》混淆一谈,从形式上看两者都是三言为一句,但从内容上讲二者有本质性的区别,这种区别是天壤之别。

先看《三字经》形式上三字一句,让儿童易背诵好理解,而且非常符合儿歌的形式,从历史文化作用上来看它是脍炙人口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。读《三字经》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启发教育,三言一句的形式把中国传统的教育观念、历史故事记载、天文学常识、地理学分类、伦理和道德规范以及一些民间传说,全方位刻画出它的轮廓,让儿童从小就培养认识世界、社会现象、从而引发儿童对种种疑问的思考,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。

我们再来看《弟子规》原名《训蒙文》,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。而康熙年间的社会环境,正是历史上最鼎盛的文字狱盛行的时间。发生影响整个民族文化走向的大案,明史案、黄培诗案、南山案、朱方旦案中只要疑惑文字中有讥讪清朝的内容,常常株连九族,所以作者的思想及文字都限制在那个特定的社会环境当中,任何的越举和异己思想,都会招来杀生之祸,因而在其当时恶劣的文化环境当中《弟子规》,能否出版成书,受到了那个时代的特别限制。

就《三字经》和《弟子规》两者的内容进行比对其高下显而易见。

我们先看《三字经》人之初,性本善,性相近,习相远。这句话首先引用了蒙子的人性性善论;,然后又引用了孔子的:性相近也,习相远也。说的是本性和后天学习的关系。在此又引深了周处三害的故事。

我们再往下看“苟不教,性乃迁、教之道,贵以专。昔孟母,则邻处,子不学,断机杼。”依然是从启发的角度去讲学习的重要性;学习要专一,还要创造学习环境,所以对一张白纸的儿童思维启发是非常重要的。

我们再来看《弟子规》“圣人训。首孝悌,次谨信。泛爱众,而亲仁。有余力,则学文。”开篇第一句话就是告诉你此话乃是圣人、先贤的训示,你要遵守的规则;其实这句话是引用孔子在论语当中第六章所说:弟子入则孝,出则第,谨而信,泛爱众,而亲仁,行有余力,则以学文。”并对孔子的这一段话略加修改。如果将《弟子规》的这段话和,孔子《论语》中的这段话相比较的话还是有出入的。在孔子当中的这段话的意思是,孔子说:“教育子弟,居家要孝敬父母,在外要敬重尊长;做事谨慎诚信,博爱众人,亲附有德行的人。闲暇之时,致力学习典籍文章,提高修养。

从《三字经》和《弟子规》的立意上二者已经区分出了本质性的区别。

从古代文化讲起古代百家争鸣各种思想辉煌发展。《三字经》虽然是儒家思想,但并未否认其他学说跟观点,只是从儒家思想提出疑问,讲出故事,进行启发教育。

而在《弟子规》里面,已经容不下其他的思想及观点。而是从一种上位者对下位者规定的口吻进行讲述。通读《弟子规》全篇,只是对社会的下位者进行了规定且进行了要求,对上位者要一味的尊从不能疑问,甚至回答慢都不行,而对处于下位者的人一举一动,一言一行都进行禁锢,忽视人的个性化差异,从而控制思想,压制天性,灭杀创新意识,培养循规蹈矩愚忠愚孝的思维,用现在话说就是把个性不同的儿童从小制造成设定好程序的机器人,这是件非常可怕的事情。

虽然从形形式上讲三字经和弟子规都是三言一句的儿歌形式,但从其通篇的内容来讲,一个是启发儿童思考,一个是禁锢儿童思想;一个是天文、地理、伦理、道德的人文视野的启蒙;一个是顺从、禁锢、压制、扼杀的教条思想。

因而,《三字经》和《弟子规》从形式藐视相似,但其有本质的区别和不同,让儿童背诵《弟子规》是件慎之又慎的事情,学习传统文化的初衷是好的,但是做为成年人特别是教育工作者就要摒弃封建文化糟粕,不能用封建文化的思想去毒害儿童及青少年,如果这样是非常残忍的事情,毕竟人生百年立于幼学!

《三字经》虽据清人考证其成书年代和作者为南宋王应麟,但有很大争议,但千百年来并不影响其为儿童启蒙教育第一书之地位。事实正是如此从明朝开始《三字经》就被世界各国翻译成拉丁文、俄文、日文、韩文、英文等,成为世界文化广为流传,不得不说这算是中国华夏文化的自信的一面,也算是华夏文化的自然输出,影响世界的一个方面,《弟子规》与其根本不是一个层次的交流,虽然它们都是三言一句非常相似,或许这就自然界里的蜜蜂和食蚜蝇一样它们长的相似却有本质区别。

大家认为呢?
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aideyishus.com/lkzp/2502.html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