子规

老祖宗留下的弟子规,对孩子有没有好处

发布时间:2023/2/11 8:28:30   

教育关乎着国计民生,祖国下一代的发展轨迹也会影响到祖国未来的发展,因此无论是国家还是家庭,对于教育非常的重视。而近些年来也兴起了学习国学文化的热潮,提起国学文化,则不得不提《弟子规》。

很多学生在刚刚步入一年级的时候,就要求通本背诵《弟子规》。其实对于此要求,很多家长是很反感的。因为孩子连字都认不全,根本无法理解到《弟子规》的宗旨和含义,要求孩子背诵《弟子规》,并且检查孩子的背诵结果,只是为了迎合作业检查的要求而已。

同时也有很多的人对于《弟子规》的存在提出了质疑,老祖宗留下来的《弟子规》到底该不该让孩子们背呢?易中天曾经评价《弟子规》是毒药。

曾经公开抨击过《弟子规》的不仅有易中天,同时还有知名作家流沙,正是因为名人在公开场合上评价了《弟子规》,所以导致很多的家长迷茫,不知道自己到底该不该让孩子读《弟子规》,而有一些人更是看到了名人在抨击《弟子规》,顺势一边倒的也开始对《弟子规》狂轰滥炸。

《弟子规》作为国学经典,它能够流传千年而经久不衰,其实是有其道理的。而《弟子规》之所以能够饱受争议,是因为大家对于《弟子规》的看法出现了偏颇。首先《弟子规》最开始出现是为了给古人看的,并不是给现今社会人看的,因为时代在不断的发展,而人们的价值观也呈现出了多元化的趋势,所以对待一件事情的看法也会因为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,而出现不一样的答案。

大家对于《弟子规》抨击比较多的点是《弟子规》传达着一种愚孝的观念,其实这只是对于《弟子规》的片面理解。而《弟子规》的通篇其实是对孔子《论语》当中的“弟子入则孝出则悌,泛爱众而亲仁”这几句话的深入阐述。

想要了解《弟子规》所表达的孝道,其实要了解孔子《论语》当中对于孝顺的解释。在《孔子家语》当中,孔子曾经讲述的关于曾参的小故事。曾参帮助自己的父亲在地里锄草,但是因为操作失误导致连同和苗一起锄去了,所以曾参的父亲非常的生气,对他拳打脚踢。

曾参面对着父亲的打骂,并未还手,反而一味的忍耐。孔子听完这件事情之后非常的生气,但是曾参始终认为自己没有错误,所以主动去求见孔子了。

而孔子这时也对曾参进行了解释,孔子说你侍奉父亲,孝顺父亲都没有任何的问题,但是面对父亲的打骂,你没有任何的躲闪,其实是陷父亲于不义之地。如果你的父亲在暴怒之下对你下了狠手,万一你受伤了的话,其实真正心痛的也是你的父亲和母亲;如果你直接被父亲打死了的话,那么你的父亲也会因你而坐牢,这就是愚孝,是你对孝顺的狭隘的理解。

在漫长的历史星河当中,关于孝顺的理念一直被流传下来,很多的封建王朝都是以孝治国。从孔子教育曾参的小故事当中,我们也能够看出古人对于孝顺的理解是有着自己的定义的,并非愚孝。

而《弟子规》作为对于孔子《论语》当中关于孝顺观念的详细解读,所以它所传递的就是孝顺的观念,并不是教大家一味的愚昧孝顺。孝顺是中华文明博大精深至所在,而每一个人对于孝顺的理解都不同,所以也会出现大家对于《弟子规》的理解偏差。

《弟子规》作为国学文化的经典,它能够传唱至今,经久不衰,绝对不是大家表面上所理解的浅显的道理,至于《弟子规》到底该不该读,到底该不该学,只有真正懂得《弟子规》的人才有资格去评论,大家也不要被网上的评论所影响。

总结:既然教育关乎着国计民生,那么我们国家在提倡学生们学习国学文化,并且推出了《弟子规》一书,也就意味着《弟子规》这本书还是有其可取之处的。如果真的如一些人评价的那样,它是毒药,或者是推历史的倒车,那么岂不是国家在拿祖国的下一代开玩笑?

《弟子规》是封建时期经典文化,它也是当时社会生产力能够表现出的最好形式,而对待一切的历史文化我们应该取其精华,去其糟粕,辩证的看待,理性的分析。虽然很多学生在学习《弟子规》的时候不能够理解其深层意思,但是这本书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,也是让学生们了解圣贤文化的启蒙之书。
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aideyishus.com/lkgx/2496.html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