子规

童蒙养正,圣功也弟子规15个小故事

发布时间:2023/2/11 17:47:41   

古人训诫"得诀归来好读书",古今中外的有识之士,都深知教育并非传授知识而已,而是陶冶、熔铸完善的人格。《论语》有"治于道,据于德,依于仁,游于艺"的垂训。而"志于道"便是中华文化中熔铸完美人格的教育理想。此教育理念的达成,便是言传身教,是靠熏陶和潜移默化。

弟子规分为五大部分:入则孝、出则悌、谨而信、泛爱众而亲仁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。

孝敬父母、尊敬兄长,这样每个小家必不会起什么争端,为国家稳定发展提供了保障;谨慎行事而讲信用,亲近有道德的人,修身养性,在生活中若是有时间一定争取多读书。

《弟子规》的故事

01董遇三余(有余力,则学文)

三国时期余有余力,魏国有一个叫董遇的人,自幼生活贫苦,整天为了生活而奔。但是只要一有空闲时间,他就座下来读书学习,所以知识很渊博,人们很佩服他,他的名声越来越大。附近的人纷纷前来求教,并问他是如何学习的。董遇告诉他们说:冬者,岁之也;夜者,日之余;阴雨者,时之余。学习要利用三余,也就是三种空余时间:冬天时一年之余,晚上是一天之余,雨天是平时之余。人们听了,恍然大悟。原来就是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读书学习,以提高自己的水平。

02颖考叔食舍肉(入则孝)

颖考叔是郑国颍谷的地方官吏,他听说郑正公因为母亲支持弟弟叛乱,因此将母亲姜氏放置在城颍,并发誓“不到黄泉不再相见”,但不久郑庄公却后悔了,颖考叔就去见庄公。

郑庄公请他吃饭,颍考叔吃饭时把肉留在一边。郑公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?颍考叔说:"我有母亲,凡是我能吃到的食品,我都要让母亲也尝尝。她从未尝过您给的美食,所以请允许我带回去孝敬母亲。"

庄公听了深为感动,之后就想办法将自己的母亲请了回来。此后,人们常将“颍考食舍肉作为女孝敬父母的一个典范。

03断机教子

孟子小的时候,并不太珍惜学习的机会。有一天他厌倦了读书,就跑出学堂,回到家里玩。孟子的母亲见孟子回来了,就在织布的时候,突然很生气地把织布的梭子折断,扔在地上。孟子很奇怪,就母亲为什么生气。母亲说:“织布要一寸一寸地织,才能织成。如果把梭子折断了,不去织它,还能织成一匹布吗?你的学业也一样啊,你还没有学成就厌倦了,怎么能够成为有用的人呢!”孟子听了,明白了做学问的道理,从此发愤学习,终于成为一代大师。

04黄香温席

黄香是东汉人,传说他自幼就很孝敬父母。九岁时,慈母去世,他伤心欲绝,对父亲更加孝顺。夏日炎热之时,他用扇子把父亲的枕席扇得清凉清凉的,把蚊虫赶得远远的,好让父亲能够睡好;到了寒冷的冬天,他又用自己的体温把父亲的被窝暖热之后,才请父亲人睡。因他孝敬父母的事迹感人,在他十二岁时被太守召见,并题“门下孝子”四字相赠。从此,黄香博学经典、精研道术,以文章闻名京师。

05鹿乳奉亲

郯子是春秋时郊国的国君。他的父母年纪大了,都患眼疾,很想吃鹿乳。郯子听说鹿乳可以治好双亲的眼疾,便披着鹿皮,进人深山想尽办法混入鹿群之中。终于有一天,他得到鹿乳,带回家让父母喝了。在取鹿乳的过程中,有一次,一个猎人误认披着鹿皮的郯子是鹿,正要射他,郯子赶紧大叫,并将实情相告,猎人被他的孝心感动,护送郯子出山,并且将这件事告诉了大家。从此国君鹿乳奉亲的孝顺故事也成了千古佳话,流传至今。

06卧冰求鲤

晋朝人王祥,幼年时母亲就去世了,父亲又娶了继母。继母朱氏不喜欢王祥,经常在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,久而久之,连父亲也不喜欢他了。虽然失去了父母的慈爱,但是王祥仍然很孝敬自己的父母。有一年冬天,继母病了,想吃新鲜的鲤鱼。当时天寒地冻,河面都结冰了,渔民都已经不出去捕鱼了。王祥为了捉到活鱼,竟然脱掉衣服趴在冰上,希望能用体温化开河面的冰以后再捕鱼。这时候冰忽然自行融解裂开一条缝,从里面跃出两条鲤鱼,于是他拿回去给母亲吃。王祥的孝行感动了继母,以后继母对他也就格外关心起来了,一家人的生活也就慢慢融和谐起来。

07闵子骞谏父

周朝时,有个孝子,叫做闵子骞,他是孔子的学生。生他的母亲,早已过世了,他的父亲了一个后妻,生了两个儿子。那个后母很厌恶闵子骞,冬天的时候,给自己亲生的两个儿子,做了棉絮做的衣裳,给闵子穿的却是只装着芦花的衣裳。有一天,他的父亲叫闵子到外面推车子,可是因为衣裳单薄,身体寒冷,一个不小心,不觉丢掉了车上驾马引轴的皮带子。他的父亲起初以为儿子太粗心很生气,就用鞭子打他。鞭子把衣服抽破了,露出的全是不保暖的芦花,父亲这才知道真正的缘故。回家后,父亲再摸摸另外两个孩子的衣服,却是暖和的棉花。父亲的心里明白了,是后母虐待了闵子骞,一气之下,就要赶走后母。这时闵子跪下来哀求父亲说:“母在一子单,母去三子寒。”意思是说,母亲在家,只有孩儿一人受冻,如果母亲走了,家里就有三个孩子要受寒。这两句话感动了父亲,留下了后母,也使后母知道反省改过,而变成了慈母。闵子的孝行是发自天性的,不管父母对他是疼爱还是憎恶,他始终都是用心尽孝的,安顿了一家人的心,让一家人各安其分,因而保全了一个濒临破碎的家庭。所以孔子在教学时,还特别称赞闵子骞说:“真是难能可贵的孝子啊!

08亲尝汤药

汉朝时的文帝,名叫刘恒,是汉高祖刘邦的第三个儿子。文帝天性是很孝顺的,他虽然做了皇帝,每天要处理的公务很多,但是却从来没有忘记到母亲的房间进行问候。日日夜夜,奉养着母亲,从来没有懒惰的意思。

有一次母亲薄太后生病一直没有好转,汉文帝就不分昼夜尽心照顾母后,把侍奉母后当成一件大事来做,怕宫女不够细心,文帝就亲自服侍母后,总是殷殷勤勤,看护得精心周到。夜间睡的时候,眼睛也没有闭好,衣带都没有解开过,没有睡一个安稳的觉。对于母后的汤药,必定亲自尝尝,确定热度和甘苦(看看会不会太烫或太苦),才放心地端给母后服用。常言道:久病无孝子。汉文帝侍奉母亲,却从不懈怠,母亲足足病了三个年头,他也服侍了三年,母后的身体才好转过来。这件事感动了文武百官及老百姓,汉文帝服侍母亲的故事成为了千古传颂的佳话。

09孔融让梨

孔融是孔子的第二十代孙,他有五个哥哥,一个小弟弟。

有一天,家里吃梨一盘梨子放在大家面前,哥哥让弟弟先拿。孔融只拿了一个最小的。爸爸看见了,就问孔融:“这么多的梨,又让你先拿,你为什么不拿大的,只拿一个最小的呢?”孔融回答说:“我年纪小,应该拿个最小的,大的留给哥哥吃。

父亲又问他:“你还有个弟弟哩,弟弟不是比你还要小吗?”

孔融说:“我比弟弟大,我是哥哥,我应该把大的留给弟弟吃。

父亲听了,非常高兴,不停地夸他:“好孩子,好孩子,真是一个好孩子。”

孔融四岁,知道让梨。上让哥哥,下让弟弟。大家都称赞他。

10闻鸡起舞

祖逖生活在公元三到四世纪的晋代,他从小胸有大志。在担任司州主簿的官职时,祖逖与后来也十分出名的刘是同事。祖逖和刘现虽然当时地位不高但都颇有英雄气慨,因而意气相投,经常在一起议论国家大事。

一天半夜,祖逖被远处传来的鸡啼声惊醒,就把刘锟叫醒说:“你听鸡都叫了,我们起来练功吧!”于是二人同到院子里舞剑,一直练到天亮。

他们就这样刻苦练习,寒来暑往,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,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,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人才。后来,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,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;刘琨则成为都督,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。

成语“闻鸡起舞”由此而来,形容奋发有为。也比喻有志的人,珍惜时间,及时勉励。

11宋濂借书

宋濂是明朝开国文臣中知识最渊博的一个,他并非出身于书香门第,却能博览群书,学到渊博的知识这全得益于他诚实守信和坚韧不拔的品格。

宋濂小时侯家里很穷,没有钱买书。酷爱读书的他只能到有丰富藏书的别人家借书来看。每次借,他总是事前讲好归还的时间,所以人们都愿意借书给他。

一次,宋濂借到一本好书,越读越喜欢,于是决定把它抄下来。眼看还书的期限快到了,为了能按时归还,他连夜抄书。时值隆冬,寒气无情地透过窗子,把宋濂的小手懂得冰冷僵直。他不得不放下笔,将手伸开,握拢,再伸开,再握拢,等手暖和一点,再接着抄。

就这样,宋濂一直抄到天亮,总算把整本书抄完了。第二天,他把书还给主人家。主人接过书一看,千干净净,不卷不折,还是那么平整,非常高兴,就对宋濂说:“你以后都可以到我们家借书,我们家的好书,你想借哪本就随便挑吧!

长此以往,宋濂借了许多书,大大增长了学识,后来终于成为一代文豪。

12晏婴使楚

晏嬰是春秋时期齐国的相国,但长相很普通,身材矮小。一次,齐王派他出使楚国,楚王听说晏来了,想羞辱他,于是就在城墙下开了一个又低又小的门。晏婴知道这是楚国人故意羞辱他,就说:“我是前来进行国事访问的,这是狗洞,不是国门,如果我访问的是狗国,我就从这个门进去。”楚国人一听,马上打开城门让晏要进去了。晏婴见到楚王,楚王故意问他:“齐国没有人了吗?怎么派你来了。”晏回答说:“我国派人出访有一个规矩,上等国家派上等的人物,我最不中用,所以就派我到楚国来了。”楚王听后,觉得晏嬰很了不起,对他肃然起敬,并马上向他致歉。

13负荆请罪

战国时期,赵国的蔺相如因为有功被赵王封为上卿,官职比老将廉颇还要大。廉颇很不服气,就想给蔺相如难堪。蔺相如却尽量避开廉颇,别人都以为他怕廉颇,可是蔺相如却说他连秦王都不怕,又怎么会怕廉将军!不过是因为他和廉将军都是赵国的栋梁,如果他们成了仇人的话,赵国就危险了。这话传到廉颇耳朵里,他感到非常惭愧,便袒露上身,背着荆条,亲自到蔺相如家去认错,两人于是成为生死之交

14齐桓公的教训[

齐桓公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,但晚年生活腐化宠信坏人。他宠信易牙、竖刁和开方三人。易牙为了让齐公尝到人肉的味道,不惜把自己的儿子杀掉;而竖习为了亲近齐桓公,主动阉割自己成为宦官;开方为了讨好齐桓公,十五年不回家看父母。管仲对他们很反感,多次对齐桓公说:“像他们这样杀死自己的儿子、自己阉割自己、背弃自己父母的人是靠不住的。”齐桓公却听不进去。后来,齐公病了,他们原形毕露,对病重的齐桓公不理不睬,威武一世的齐桓公,最终被活活饿死在深宫里,过了个把月,都没人知道。

15纸上谈兵

赵括是战国时期大将赵奢的儿子,从小熟读兵法,讲起战术来十分在行,赵奢却不以为然。这一年,秦国攻打赵国,赵国派大将军廉颇前去抵挡。廉颇很有经验,他根据敌强我弱的形势,采取坚守不出,保存实力的策略,有效地阻止了秦国的进攻。秦国见廉颇难以对付,就采用了反间计,派人散布流言,挑拨赵王和廉颇的关系。赵王中计,派只会空谈兵法的赵括代替了廉颇。赵括没有分析敌情,轻率地改变了老将廉的战略,在秦军的引诱下出兵迎战,结果大败,赵国四十万大军全军覆没。

[百度百家号]
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aideyishus.com/lkgx/2532.html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