子规

弟子规入则孝10当父母离世,我们如何

发布时间:2023/2/13 22:26:03   
白癜风产生的原因 http://news.39.net/bjzkhbzy/171211/5920693.html

丧三年,常悲咽。居处变,酒肉绝。

丧尽礼,祭尽诚。事死者,如事生。

当父母亲不幸去世,守孝期间(古礼三年),一个真正的孝子,每当他想起父母时,都会感怀父母教养的恩德,思念父母而悲伤哭泣。他们的生活起居也会随着调整改变,因为他们不会有心思去贪图享受,去大鱼大肉或灯红酒绿。

孝子们在办理父母亲的丧事时,注重礼节,不会草率马虎,也不会为了面子而铺张浪费。孝子在祭拜时会诚心诚意,对待已经去世的父母,他们的态度就像对待生前的父母一样一样恭敬孝顺。

中国古代特别重视丧葬礼仪,而重视丧葬之礼,目的是在教化活人,以此来培养人们的道德品行和反哺报恩的观念。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很容易夹杂各种利弊因素而不纯粹,而对死者的态度和方式,都最能提现一个人真正的情感。现在当然可以改革葬礼仪式,不必厚葬,但对父母一定要有真情,切不可流于形式。

在不幸父母走完了人生最终点站之后,这时候子女办丧事为父母尽孝,要遵循相应的一些礼节,不可以随便草率。礼节,重在虔诚,重在庄严肃穆,而不在于形式。我们在送走父母最后的这个丧事,我们也要让父母感受到我们对他的尊敬与追思。

“丧三年,常悲咽,居处变,酒肉绝”。尤其古人他们都有守丧三年的这种美德。为什么要守丧三年?因为在过去,父母养育子女,他们哺乳都有三年,子女为父母守丧三年,以表达对父母生养之恩的一点报答。所以在以前,经常孝子就会在坟墓的旁边筑一个围庐,守孝的子女就在那里居住。

“祭尽诚”,我们祭拜祖先,或者在祭拜刚过世的父母,要有怎样的态度?要仿佛他们还活着一样,‘事死者,如事生’。而不可以为了拜而拜,为了祭祀而祭祀。孔子说“祭神如神在”,虽然他们离我们很远,但是我们在祭拜时,要当成他们就在身边接受我们的祭拜一样,认认真真诚诚恳恳地,这样父母在天之灵也能得到宽慰。

而为人父母的,你能这样做给你的子女看,子女自然也就能学到“祭尽诚”这样的态度。

晋文帝时期的“王裒泣墓”的故事中,王裒对父母的孝心令人动容。

王裒的父亲王仪曾在朝廷里头当官,有一次晋文帝带兵出征,在这次过程中,朝廷死了非常多的士兵,所以文帝后来就在上朝的时候,询问底下的这些文武百官,要大家分析这次战役为什么会损失惨重,结果没有人敢出口说话。王仪是一个高风亮节之人,只有站出来直陈说:这次战役的责任完全归于元帅。大家都知道,元帅就是当时的文帝,所以文帝听了非常生气,一怒之下就命人把王仪拉出去问斩,王仪就此死于非命。王裒面临父亲如此冤屈而死,非常难过,而且他因此而终身不再面向西坐,以表示不为晋朝之臣。

王裒自幼饱读诗书,所以他的学问、品行非常好,朝廷也屡屡征召他出来为官,可是王裒面对金钱名利的诱惑,一直不为所动。

王裒对母亲也百般孝顺。只要是母亲的事情,他都亲力亲为,体贴入微。王裒的母亲生前胆子小,最怕的就是打雷。所以即使在他母亲死后,每当遇到风雨交加、雷声隆隆的时候,王裒他就会很担心地飞奔到母亲的坟墓旁,哀泣着说:“孩儿就在此地,母亲不要害怕。”

王裒他这么孝顺,所以每当他授课读到「哀哀父母,生我劬劳」时,他就非常的难过,潸然泪下,难过到没有办法教授学生。他的学生担心老师哀伤过度,所以就把《蓼莪》这一篇给废止。

王裒对父母的孝心,是发自肺腑、至纯至性的,他对待一件离世的父母,也像父母还在世的时候一样,对父母的爱,依旧是细致入微、发自肺腑。也正因为如此,我们这份孝心的难得可贵,也才会如此感动。王裒的精神,对父母深切追思诚意,都值得我们学习。

为什么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?为什么我们要讲孝悌?所谓百善孝为先,如果没有这些,我们又如何能做人?所以“入则孝”,孩子幼小的时候,就应该好好学习如何对父母孝。做父母的也更应该好好把握时间,不要任意放弃孩子入学前这一段宝贵的时光。如果孩子在这一段时光没有接收到父母良好的家庭教育,实在是非常的可惜。
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aideyishus.com/lkgx/2560.html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